为继承先辈遗志,汲取奋进力量,筑牢信仰之基,3月30日,yl6809永利官网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青年骨干前往李大钊烈士陵园、良乡烈士陵园,开展“烽火印记·京华记忆”清明祭扫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师生们通过默哀、献花、重温誓词等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yl6809永利官网党建辅导员潘萌组织参加。
李大钊烈士陵园
铁肩担道义青春之我映照时代之光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火炬手,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者,民族精神的塑造者,“青春中国”理念的奠基人。他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气魄开辟思想新局,用“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信仰点燃革命星火,以“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呐喊唤醒民族脊梁,将短暂生命铸就为永恒的精神丰碑。
默哀献菊间仪式教育熔铸信仰力量
全体学生怀着崇敬之情向烈士雕像三鞠躬,依次敬献鲜花,瞻仰烈士墓。通过沉浸式教育,深刻感悟革命先烈“铁肩担道义”的崇高品格和“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精神。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彰显了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改革发展使命的坚定信念。
文物即教材红色课堂激活历史回声
陈列室内,泛黄的《晨钟报》创刊号与烈士亲笔手稿静静陈列,如同打开通往觉醒年代的时空隧道。同学们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图文资料,系统学习了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李大钊精神”转化为努力钻研、推动科研能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学习生活中当先锋、作表率。
良乡烈士陵园
铁血丰碑精神永驻
1956年,铁道兵第4师官兵挺进房山西南山区,在崇山峻岭间开凿隧道、架设桥梁,用血肉之躯筑就钢铁通途。历经十四载艰苦奋斗,1970年京原铁路全线贯通,而77位烈士和25位病故战士却永远长眠于此。同年,部队为缅怀英烈修建陵园,1997年扩建后规模达13000平方米。在烈士长眠之地,不仅镌刻着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钢铁意志,更见证着新中国铁路建设者用生命铸就的光辉篇章。
鲜花献礼哀思长存
青山不语,浩气长存。活动现场,全体师生手持素洁菊花,整齐列队,缓步走向烈士纪念碑,依次鞠躬献花、轻拭碑尘,以最肃穆的仪式致敬不朽英魂。纪念碑前,全体师生肃立凝望,以庄严的仪式缅怀为铁路建设献身的铁道兵英烈。白菊寄托哀思,默哀凝聚敬意。
誓言铿锵初心如磐
活动中,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誓言字字铿锵,彰显着党员们坚守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的决心。党员们纷纷表示,要始终对党忠诚,不忘初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和时代担当。
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团员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矢志报国的决心。团员们⼀致表示,要铭记历史,接续奋斗,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清明祭扫,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这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恰似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灯塔。当商院学子在烈士墓前举起右拳,当青年学子在陈列室里与文物对视,当信仰的火种在时代接力中生生不息,这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抗战精神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嘱托的青春回应。
新时代商院青年定将铭记“强国有我”的誓言,沿着先辈足迹,传承薪火,向光而行!